10月7日12时13分,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实现了全省人民的飞天梦想。“吉林一号”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吉林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省在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进入全国乃至世界的先进行列。
发射实况“吉林一号”卫星项目得到了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其纳入了我省地方经济发展全局谋划之中。年、年、年、年连续4年,省*府工作报告均将“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作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全力推动。
图为工作人员对“吉林一号”卫星进行调试中。
“吉林一号”有啥用据了解,“吉林一号”卫星将广泛应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林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将牵引和带动我省经济提速,推动多个相关产业发展。
图为“吉林一号”卫星工作模拟图。(资料图)
吉林一号四个第一必将载入史册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
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
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
“吉林一号”长啥样“吉林一号”卫星系统采用“星载一体化”的设计方法,由四颗卫星组成,包括一颗主星、两颗灵巧成像视频星和一颗灵巧成像验证星。
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开始“吉林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年12月,在省委、省*府的推动下,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开展“吉林一号”卫星的研制、生产和产业化应用。
图为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图为“吉林一号”卫星转运中。
图为“吉林一号”卫星安装中。
图为发射塔内部
省委、省*府高度重视
“吉林一号”卫星项目得到了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将其纳入了我省地方经济发展全局谋划之中。年、年、年、年连续4年,省*府工作报告均将“吉林一号”卫星项目作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年,省*府成立“吉林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推进组”,制定了吉林省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年,我省将“星载一体化”高性能卫星关键技术纳入“双十项目”重点支持。年10月,省*府又下发了《关于扶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年,在长光卫星公司成立之初,吉林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基金注资2亿元。正是这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有效落实,确保了“吉林一号”卫星研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图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图为“吉林一号”发射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图为工作人员对“吉林一号”卫星进行调试中。
跟百姓生活有什么关系
“千里慧眼”为百姓提供高端服务
遥感卫星之所以神通广大,是因为它“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对资源进行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调查。“当下,大家熟知的航天信息产品大致有三种,首先是地图,其次是定位,第三种是前两个产品的又一次加工,即导航。对于小卫星而言,它可以作为气象卫星、通信卫星,还可以应用在测绘领域。同时,它还可以对农业估产、地质灾害进行预报,对地球资源进行普查。”长春光机所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刘春雨副研究员说,“吉林一号”发射升空,将对我省农业、城市规划、城市地图、旅游业等方面带来重要影响。
农业方面: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判读,能知道全省播种面积是多少,出苗率、产量如何,哪里发生了自然灾害,都能通过卫星实现更快、更准确的判断。对于全省农产品的规划、估产和地质灾害预报,会带来参考作用。
城市规划领域:长春或我省其他地区,哪里的房子是违章建筑,通过卫星影像可以很容易发现。同时,对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哪里需要建新城,哪里需要修路、修桥,通过卫星影像都可以提前知晓。
城市地图方面:目前,一些新修的马路很难在地图上找到。可以说,地图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建设的速度。但卫星升空后,对于全省在摄控方面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它能做到对城市地图的最新、最权威的发布,新修的道路将很快进入导航。
旅游业方面:包括吉林省的长白山、松花湖、查干湖、五女峰等旅游景点的分布、客流的多少等,都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看到。什么时间去游客少?走哪条路更方便?这些问题都可以依靠航天技术解决了。
“卫星的发射,不仅仅是航天技术的进步,同时对我省机械制造技术、光学制造技术、材料的生产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等领域,都起到带动作用。”刘春雨副研究员表示,随着我省卫星数量的增加,到时候,人们就可以通过软件下载的方式,将卫星拍摄的影像下载到手机上,把我们以前觉得神秘的、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卫星轻松了解。目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相信,今后大家的生活将离不开航天信息。
据了解,我省的近期规划是预计在年之前,要在天上有60颗卫星,远期规划是在年左右,要有颗卫星在轨。而卫星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卫星对地面观测的时间的分辨率。
第一阶段,年,在轨卫星4颗,其中2颗视频星,1颗推扫星,1颗实验星。
第二阶段,年,在轨卫星16颗,完成首次组网,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3~4小时内数据更新。
第三阶段,年,在轨卫星60颗,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分钟内数据更新。
第四阶段,年,实现在轨运行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本报特派记者邹乃硕摄影报道
来源:吉林日报、央视、吉林电视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