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长春地区高中数学教学经验系列分享活动暨-长春市普通高中数学公开教研“1+1”行动计划(第八站)于年4月28日(星期三)上午8:30-11:30在学习通云端举行,本次教研活动由长春市高中数学教研基地校、长春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学校长春市第五中学承办。
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授课教师:刘佳欣
刘佳欣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年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多次参与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大赛,现为高一年级班主任,并承担实验班的教学工作。第八站--长春市第五中学
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8.5.2《直线与平面平行》,共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主要内容有: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是研究空间线面关系的起始课,也为其它位置关系的研究做了准备;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研究的主线是类似的,都是以定义——判定——性质为主线,判定定理的教学,尽管新课程在必修课程中不要求证明,但通过定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以及运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本节学习内容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无限问题转化为有限问题”,“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互相转化”等数学思想。线面平行是研究空间中的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的桥梁,为后继面面平行的学习、线、面垂直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思想方法基础。如何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直观形象中提炼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让学生认识到线面平行是由线线平行来刻画的,逐步形成概念体系,体会其中的转化思想,这对于学生来讲还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形象,然后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再用数学语言对几何图形进行精确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提炼、探究说理体会线面平行的关键因素。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合情推理,探究说理,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理解数学概念,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能对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应用。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认识方法完整经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进一步渗透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渗透立体几何中将空间问题降维转化为平面问题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关系的能力,提高演绎推理、逻辑记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与简单应用。(二)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体会定理中所包含的转化思想及初步应用。教学过程复习回顾问题: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我们又是如何分类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线面的平行关系。设置情境通过设置翻书、开门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面位置关系普遍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判定定理的引入更加迫切与自然。归纳提炼问题:你能用三种语言描述我们得到的成果吗?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被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定理应用
通过例题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判定定理证明位置关系的一般格式,让学生理解线面关系的证明关键是在面内寻找a的平行线。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总结提问:(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2)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课后作业本节课由长春市第五中学教务处苑立国主任进行点评。刘佳欣老师是我校年通过强师计划招聘来的优秀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现在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还承担实验班的教学工作,能力强,素质高,在青蓝杯系列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这次她讲的的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引导与探究水乳交融,生成与预设相映成辉。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重视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突出表现在:1.创设有效情境,促进有效教学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线面平行的判定是研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典范,在立体几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引入判定定理的迫切性是这节课首先考虑的问题。佳欣老师通过“门”、“书”“硬纸板”这些实例让学生体会线面平行的判定广泛存在与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无水之源;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入线面平行的判定。2.学生参与和教师引导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教师讲得多;二是学生“参与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薄弱;三是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民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以上弊端造成学生依赖性过大,自信心不足,没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心态,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不高。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交给学生恰当的自主权和能动的探索空间。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本节课佳欣老师就围绕“让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进来”做了周密的部署。对学生发言、讨论,走上讲台演说操作、纠错总结等诸多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并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课堂现场教师发言不多,主要是以精炼的语言安排和过渡,主导课堂的走向与流程,努力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思考与展示的平台。在保证了课堂的严谨性和流畅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虽然这样的设计对教师课堂的教学能力与智慧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这不应该是教师照本宣科灌输知识强拉硬塞的理由。如果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设计理念与思路都很很大的偏差,谈何优秀课?事实上,这样的理念在本节课的课堂上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程度高、通过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三维目标达成度非常高。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学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个人觉得以下2点还可以再商榷:
(1)该堂课佳欣老师设计了十几个问题串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判定定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中,采用的也是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与思路,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尽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有效。”
(2)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时间的把握不是很准。在例题与习题讲解时比较仓促,缺乏对学生思路的启迪,这是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但瑕不掩瑜,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因学生的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丽。希望佳欣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未来可期。为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我校每周进行两次为时一个半小时的全组集体备课,备课前每人都需要提前完成至少三课时的个人备课资料,包括导学案和教案,备课时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备课期间还会进行对当天调课教师的评课环节,教学高云赤校长会在集体备课时给予指导,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数学组教研组长李吉生老师和高一数学组成员针对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8.5.2《直线与平面平行》,共2课时内容进行集体研讨。首先高一数学教研组长李淑华老师对上周测测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王皓老师下周周测设计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接下来,李老师对这两节的内容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进行了总体的安排,组长陈淑芳老师对这一部分的重点题型进行了归纳,陈延辉老师对题目选择和难易程度的分配做了详细规划,在备课期间,于长新老师对教学语言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佳欣老师对教学用具的使用提供了新颖独特的想法,最后由仲博文老师融合大家的智慧生成教案和导学案。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而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于海洋教授为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认真聆听了于老师的精彩的点评,受益匪浅。点评有深度又全面,对新教材分析理解透彻。对所有数学老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长春高中数学教研走"严谨治学,专家引领之道,且思且行"!“1+1教研”是长春市高水平教研!教育科研根植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也是落实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第二季系列研究成果展示,13所教研基地和新课程实验学校全面线上展示,实现最大限度的经验分享,共谋、共研、共享、共进!感谢全市老师们的积极主动参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携手打造长春高中数学教育命运共同体!主办单位: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单位:长春市第五中学文字:李吉生编辑:李宇,冯旭审稿:于海洋书法:张本金照片:李吉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