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国内个5A级景区和超详细旅游特产清
TUhjnbcbe - 2021/5/15 19:22:00

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
  官员间的称谓也各有所循,同知,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知府对上司自称卑府,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上司对下属不能呼名字,称之曰“老兄”,自称兄弟,但下公事时,在札示渝贴上,则称之曰“该府该县”,但口头上则呼之曰“某大哥”。其他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大臣间的相互称呼,对太监的称呼,对宫女的称呼等,还有许多分别。


  满族是一个重礼仪、讲文明的民族。清代有“八旗人家重礼法”之说。对长辈有呼必礼,父母斥责不还口。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对老人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晚辈每隔3天,要给长辈请安。隔5天见着长辈就得打千。“出必告,返必面”。所以人们常说“满族人规矩大”,这种说法不算为过。“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平日,同居的晚辈人要“晨昏定省”,就是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与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进出门时,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


  “满洲见人以曲躬为礼,别久见则相抱。近以抱不雅驯,相见与别执手,年长垂手引见,少者仰手迎焉。平时则立掌平执,相抱者少矣(杨宾:《柳边纪略》)”。


  一、满族日常礼节


  满族日常礼节是请安和打千。请安为小礼,就是垂手站立,鞠躬问安。打千就是请大安,单腿下跪,同时口中问安,这种礼节介于作揖和下跪之间。女子打千之礼,就是头微低,双手相交贴于左侧小腹前,膝下蹲,同时唱诺:“请某某安”。


  抱腰大礼是满族中最亲密的大礼,常用于至亲的人久别重逢、重要宾客前来或重要的外交场合,这种礼节不分男女,都可施行,以表示亲昵。其形式是,右手抱腰,左手抚背,并互相贴面。这种礼节虽然隆重,但是受汉族儒家等级制度的影响,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废弃取消了。在各种隆重的场合,遵照尊卑长幼的秩序一般使用跪拜礼。


  待客和做客之礼。在满族人家做客,如有长者,则必须请到上座,由父兄接待,其他人站立侍候;晚辈到长辈家中,虽为客人,也要坐在下首。妇女在炕上做活,见到长者进屋,不便请安时要行抚鬓礼,即以右手抚摸三下额角,同时向对方点几下头,眼睛看着对方,以示问候;平辈女子也经常使用这种礼节互相致意。现在这个抚鬓的动作经常出现在满族宫廷舞蹈中,十分优雅妩媚。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满族人之间的礼节早已简化,晚辈对长辈行鞠躬礼,平辈之间行握手礼。但是在满族习俗浓厚的人家,妇女还行“半蹲礼”。


  二、各朝妃嫔制度


  清崇德改元,五宫并建:清宁中宫皇后、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曰景仁,曰承乾,曰钟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阳;西六宫:曰永寿,曰翊坤,曰储秀,曰启祥,曰长春,曰咸福。


  三、贵族称谓


  正宫皇后所生之女,封公主,称固伦格格,品级相当于亲王;嫔妃所生之女,封公主,称和硕格格,品级相当于郡王;亲王之女封郡主,称和硕格格;郡王之女封县主,称多罗格格;贝勒之女,封郡君,亦称多罗格格;贝子之女,封县君,称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封乡君,称格格。


  清宫的制度,后宫等级: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至于亲王和郡王的妻子,原配当然是福晋,侧室就是侧福晋。


  福晋要皇上封,侧福晋也要在内务府存有玉碟。


  皇贵妃这个封号只在清朝有,其它的朝代中是没有这个封号的。


  清代的皇子、皇女,其称谓常不称名字,而以其排行称呼之,文献上称之为齿序,如称为皇几子、几阿哥,尤其是皇女,入关后根本不称名,只称皇几女、几公主。但在史籍、档案等资料中,同一人,其排行第几,记载又有很多不一致之处,颇为混乱。而清代的皇子、皇女又与*治相关,如参*、立储、继位及某些重要事件,常会提到几阿哥、皇几子;皇女之联姻、某些事件,也会提到皇几女、几公主,资料记载之混乱,给研究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如康熙皇帝嫁给漠北土谢图汗部蒙古的那个公主,就有四公主、第六女两种称呼,导致文献上的错乱记述;康熙帝之子胤禛,既称皇四子、四阿哥,又有皇十一子之排行,有的学者便据此而论析胤禛篡位改遗诏问题。《清史稿?皇子表》也有将皇子排行记错之处。本文对此做点考证工作,希望能对清代皇子、皇女相关事件的研究,及这类人物传记、史表的撰写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认识清代满族之宗法观念及其变化,也是有意义的。


  四、康熙帝及以前之皇子、皇女的排行与称呼
   


  我国古代,人名的称谓既有名字,又有排行性称呼,在排行性称呼中,有的不计夭殇者,只将成育者排行,称他们为老大、老二……,有的将夭殇者也一并计入排行。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些,因为有的子女在未成年以前已计入排行,以排行称呼之,虽夭殇,并未将其排行性称呼取消,比他(她)小的子女仍接续他(她)排序。本文为行文简洁,将这种个别情况也归入两种称呼中,姑且称第一种排行法为成育者排行法,称第二种为统排法。


  具体到清代爱新觉罗皇家子女,《玉牒》中所记,努尔哈赤的子女没有夭殇者,仅以所记成育者按年龄大小排序称之,记为第一子某某、第二子某某……,第一女、第二女……。古代婴幼儿夭殇率较高,努尔哈赤的子女不可能没有夭殇者,显然这是清入关后的顺治十七年首次修《玉牒》时,因距努尔哈赤子女出生之年代较远,无法作出全部统计,只将成年者记入,并以他(她)们出生之先后,记其排序。


  自皇太极称帝后的崇德三年八月,清皇家制定人口登录制度,由礼部负责,并命宗室子女“每得一岁,将其年龄、名字记于档册交来”。这种档册登录,为以后皇太极的子女将夭殇者也记入《玉牒》留下了素材。清入关后于顺治九年设立宗人府,皇家人口登录制度正规化,此后,《玉牒》所记皇家子女也更完整,排序也更准确。


  顺治、康熙两朝,皇室子女在日常实际称呼时,并不是按计殇统排法,而是以成育者排行。如顺治皇帝的皇子,《玉牒》虽记为:第一子牛钮(或作钮钮),顺治八年十一月生,3个月后夭殇。第二子福全,顺治十年生,后来封裕亲王,康熙四十二年51岁时亡故,而福全的弟弟康熙皇帝在这一年为福全所作的碑文中,则称其为是“皇考世祖章皇帝之长子”,可见是把夭殇的第一子钮钮排除在外,把成年的第二子福全称为长子。


  康熙皇帝的子女,日常称呼都是按成育者排行法,只是个别未成年者,因在世时已定排行称谓,死后未再取消,计于成年者之中,如第十一子胤禌、第十八子胤祄、第十九子胤禝,及第十二女都属于这种情况。

来源:以上均来自阿城网

扶余县满语小考

信息来源:《满族民俗民谣与传说》郭凤山整理发布时间:-02-20

扶余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扶余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共处,互相影响,逐渐融合。所以,扶余的满族在语言上早已习惯用汉语,一些满族语言词汇也被各族人民所用。这里我们搜集一部分,供读者参阅。

一、人物称谓

翁古玛法:满语,曾祖。

阿玛:满语,父亲。

沙里甘居:满语,姑娘。

依兰格格:三公主,或三丫头。

阿沙:满语,嫂子。

额娘:满语,母亲。

道耶玛发:满语,受尊敬的老爷爷。

阿浑德:满语,兄弟。

哈哈济:满语,小小子。

赞汉追:满语,小姑娘。

哈哈:满语,男人。

喝喝:满语,女人。

玛法:满语,对祖父的称呼。

爱根:满语,对丈夫的称呼。

哈哈朱子:满语,对小孩的称呼。

额附:满语,女婿。

赛音:满语,好,“赛音哈哈”即“好小伙子”。

昂阿西:满语,寡妇。

额云:满语,姐姐。

穆昆达:满语,族长。

萨尔干:满语,妻子。

阿木哈:满语,岳父。

阿哈:满语,奴隶。

额真:满语,主人。

勃极烈:满语,大首领。

沙拉干居:满语,媳妇。

达:满语,老爷。

贝勒:满语,部族首领的意思。

沃尔霍达章京:满语,沃尔霍达即人参,章京是官职名。

沃克托西:满语,大夫、医生。

察玛:满语,巫师。

罕阿玛:满语,父王。

二、数字及计量单位

曷术:一。

朱:二。

衣朗:三。

对言:四。

孙查:五。

倭我:六。

那打:七。

甲工:八。

乌永:九。

壮:十。

贪吾:百。

铭牙:千。

土墨:万。

央:两。

三、动植物名称

噶哈:乌鸦。

乌勒间:猪。

押拉哈:豹。

他司合:虎。

尼叶赫:野鸭子。

爱罕:驴子。

科齐克:鸽子。

阿尼:大雁。

恶尔河打:人参。

纳秦:海青。

奇穆尼:青麻。

激哒:矛、扎枪。

必贴黑呼辣米:读书。

巴尼哈:谢谢。

喀不他米:射箭。

牛录:队伍。

波罗盖:人的膝盖。

嘎玛遮:来取。

哈拉巴:猪后上的髌骨。

爱新:金子。

果勒敏箭:长哨响箭。

嘎拉哈:猪、狗、鹿的距骨。

满洲:原意是“吉祥”或“英明”。

星星布达:小米饭。

提留:东北方言,悬空提起来,即惦挂的意思。

苏苏布达:高粱米饭。

常伦杆子:神杆。

跟包的:运送货物押车的。

显了怀:怀孕。

牛录:八旗的官员,原意为箭主。

布特哈:渔猎的意思。

铳:像枪一样的火器。

传膳:传旨开饭。

萨满:巫神。

腿儿喉:死亡。

必贴墨:书。

信:*药。

花伤:纸。

砚洼:砚。

喳:是。

铁板子:柴禾。

爱星:金。

济哈:钱。

参:即赛音,好。

哈什:仓房。

目克:水。

托:火。

小进:农历十二用没三十日的年头,不足三十天的月份。

佛绦:祭祀用品,包米骨子糊上五彩纹,插在杏条上。

料子:棺材。

贵勒赫:杏子。

额必合:貉子。

毕牙达户:一种小鱼名。

沙鸡子:野兽,又名“沙半斤”,其肉清香。

沃尔霍达:人参。

扎克达:松树。

野鸡膀子:长大了的薇菜叶子。

伊罕:牛。

年息花:又名满山红、达子香。

臭供:鸡。

老等:鹤。

卷毛凤、豹花狗:马名。

老抱子:老母鸡。

雪团花:骏马的名称,白马。

伊勒哈穆克:野草莓,原产于黑龙江山野中。也有人管它叫高丽果。

布呼:鹿。

姑娘儿:东北一种野果的名称。

玻璃棵子树:柞树。

日吉纳:杜鹃花。

四、生活用语

山音:指好的意思。

档文:指文字。

曷黑:指不好的意思。

托星:指“铜镜”。

布达哲妹:吃饭。

威呼:小船。

烟立哲夫:吃肉。

窝稽:森林。

布达松总:米汤。

领牲:祭天,把酒灌入作为祭品的猪耳朵里,猪耳朵一动,就表示天神接受了祭祀,称为领牲。

奴勒恶米:喝酒。

打千:施礼,亦称请安。满族男子与同辈和长辈见面时的一种礼节。

阿而乞恶米:喝酒。

巴图鲁:勇士、壮士。

布缩哈:酸菜。

牙哈:炭。

毕:有。

阿库:无。

亮红朵子:开花。

筲:一种较小的水桶。

谙达:伙计。

拜央:富。

呀打:穷。

*面团子:用*米面蒸的粘豆包。

达哈:大衣。

亚玛:人。

突:坐。

安母巴:大。

星星布达:小米。

衣立:立。

鸭波:走。

根呐蜜:去。

粟粟布达:高粱米。

方圆:土地财产。

念想:纪念。

弗立米:行。

朱:来。

平其塔:安静、美丽意思的转音。

唐阿里:快乐的意思。

凉板儿头:满族贵族妇女的一种发式。

得多蜜:睡。

该:要。

该辣库:不要。

法拉:爬犁。

萨齐玛:满族饽饽名。类似芙蓉糕。

鸟打蜜:买。

温嗟蜜:卖。

月子:箭靶。

打哈哈:开玩笑。

参达:领头的挖参人。

尼亚玛:人。

满族大秧歌

信息来源:《满族民俗民谣与传说》作者:郭凤山整理发布时间:-02-20

满族大秧歌在着装、扭舞形式和演唱内容上,都与汉族秧歌不同,经过改造的满族秧歌,反映了满族的风俗、礼仪、狩猎和战争的内容,扭起来火爆、热烈、豪放,体现出满族人民粗犷的性格。

满族秧歌是以舞蹈、歌唱、戏剧三者综合,以舞为主的民间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地秧歌”、“寸子秧歌”、“高跷秧歌”等。在这几种秧歌中,最常见的是“地秧歌”和“高跷秧歌”。

秧歌的人数以十几人、几十人、数百人不等。领队的叫“煞公”,煞公是满族官员打扮,身穿红战袍,外套*马褂,头戴红缨帽,斜挎腰刀,他是大秧歌队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秧歌队的人身着“旗标”,以区分八旗的旗色。在秧歌队中分“上装”和“下装”。扮演女角色的为上装,用鲜艳的绸缎被面当裙子,头戴用彩纸扎成的“山花”,左手舞彩带,右手舞彩扇。扮演男角色的为下装,下装的打扮比较随便,有的斜披彩带,有的腰缠腰铃,手持两根金钱棍。金钱棍是不足一米长的木棍,两端中央嵌铜钱数十个,上下左右舞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满族秧歌非常讲究“走阵”,走阵要大方、朴实、对称、美观,既体现出千姿百态的舞姿美,又能展示队形的巧妙变化。阵形有葫芦阵、龙门阵、天门八卦阵、地门八卦阵等。

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各村寨的秧歌队就热闹起来。不分年龄辈分,人们披红持绿,手舞彩带和彩扇,脚步灵活,舞姿优美,令人叫绝。在那惊天动地的锣鼓声中,伴着喜庆欢快的小喇叭,人们尽情地扭,撒欢儿地跳,反映了满族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自大年初一起,秧歌队要挨家拜年。各家敞开大门,鸣放鞭炮表示欢迎,主人还要在院中摆放茶桌,准备茶点。秧歌队进院后要拜茶桌,施请安礼,以答谢主人,然后扭秧歌或演出节目。

如果两队秧歌碰在一起,除了拉秧歌队的车老板施碰鞭礼外,秧歌队的领队还要互相施礼,其动作有卡肩、对膝等,礼毕,锣鼓齐鸣,唢呐高奏,两队秧歌互相用“编蒜辫儿”的阵形穿插而过。这时,两队秧歌队的队员都憋足了劲儿,扭出各自的风采来。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内个5A级景区和超详细旅游特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