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近代以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变迁
TUhjnbcbe - 2021/3/21 23:17:00
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时,我们经常会涉及到地方行*区划名称问题,如“日本策划华北五省(山西、山东、河北、察哈尔、热河)自治运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等内容,对于察哈尔、热河等区划名称学生都存有疑问,它们是什么时候设置的,位置在哪里。为此笔者查阅了部分历史地理资料,在此做一简单说明,以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晚清行*区划的调整

清朝的疆域和行*区划在教材中的表述是比较详实的。鸦片战争前,清朝在其辖区内共设置了18个省(直隶、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个将*辖区(东北的盛京、吉林、黑龙江和西北的伊犁、乌里雅苏台)、两个办事大臣辖区(青海的西宁办事大臣和西藏的驻藏办事大臣)共25个省级行*区域和蒙古盟旗等。而教材中讲到的科布多地区和唐努乌梁海地区都归属乌里雅苏台将*管辖。

晚清时期,由于列强的侵略,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大片领土被沙俄割占,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葡萄牙侵占,清*府对行省做了调整。年建*行省,不再设伊犁将*;年增设台湾省(年被日本割占);年改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辖区为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至年清*府共统辖22个省(不包括台湾)以及内蒙古、乌里雅苏台(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

二、北洋*府时期的行*区划调整

辛亥革命之后的北洋*阀统治时期,对地方行*区划做出了重大调整。年改直隶省的热河道(道为清朝隶属于省的地方行*机构)、山西省的绥远道与兴和道以及内蒙古东四盟、西二盟地区,分别设置热河、绥远、察哈尔三个特别区域;在四川西部及西藏的康部设置川边特别区域。因此,北洋*府其省级行*区划包括22个省(不包括被日本占领的台湾省)、四个特别区及外蒙古、青海、西藏。热河、察哈尔、绥远,均属内蒙古区域。

三、南京国民*府时期的行*区划调整

南京国民*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重新对地方行*区划做出调整。年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行*区改建为省;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将原甘肃省宁夏道以及内蒙古阿拉善、额齐纳两旗合并成立宁夏省;改西宁办事大臣辖区为青海省。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将北平作为*府直辖市。年又将川边特别区与四川西部的雅安、西昌合并建立西康省。蒙古、西藏不设省,为中央*府管理下的两地方。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及热河等地。—年期间,日本扶植伪满*权,先后析东北三省和热河省为兴安东、兴安西、兴安南、兴安北、奉天、安东、吉林、间岛、龙江、黑河、滨江、三江、热河、锦州等十四省。

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府收回台湾省,年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年将东北地区十四省调整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合江、松江、黑龙江、嫩江、兴安等九省。这样,年国民*府名义上统辖江苏(镇江)、浙江(杭州)、安徽(安庆)、江西(南昌)、湖北(武昌)、湖南(长沙)、四川(成都)、西康(康定)、福建(福州)、台湾(台北)、广东(广州)、广西(桂林)、云南(昆明)、贵州(贵阳)、河北(清苑,保定前称)、山东(济南)、河南(开封)、山西(太原)、陕西(西安)、甘肃(兰州)、青海(西宁)、辽宁(沈阳)、安东(通化)、辽北(辽源)、吉林(吉林)、松江(牡丹江)、合江(佳木斯)、黑龙江(北安)、嫩江(齐齐哈尔)、兴安(海拉尔)、热河(承德)、察哈尔(张家口)、绥远(归绥)、宁夏(银川)、*(迪化)35个省(括号内为当时省驻地),另外还有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重庆、大连、哈尔滨、汉口、广州、沈阳、西安、青岛12个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和西藏(拉萨)地方。但是中国共产*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解放区的行*区划有所调整,如在年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行*区划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行*区划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年撤消察哈尔省,其辖区分别划归山西、河北省;直辖市南京改由江苏省领导,并作为江苏省会。年东北恢复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建制;撤消绥远省,辖区划归山西、内蒙古。年撤消西康省,辖区东部划归四川,辖区西部划归西藏;同时成立了*维吾尔自治区。年撤消热河省,辖区划归河北和辽宁。年成立了广西僮族(年改为壮族)自治区和宁夏自治区。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同时在这一时期,河北、安徽、河南、广西、吉林等省驻地由保定、安庆、开封、桂林、吉林迁至石家庄、合肥、郑州、南宁、长春。自此以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省级行*区相对稳定。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香港、澳门的回归,省级行*区又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年海南脱离广东而改建为海南省,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区,年设立澳门特别行*区。至此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代以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