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人口开始负增长中国遭遇大迁徙,2
TUhjnbcbe - 2025/6/30 17:25:00

文:微微

前言: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其中在城镇化方面,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人,占63.89%(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人,占36.11%。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人,乡村人口减少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近64%,离70%已经不远。两亿农民进城,千亿房企不断涌现,巨量的人口流动,使各线城市的房地产蓬勃发展。然而,随着体量达到巅峰,这场人口大迁徙的放缓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

中国人口大迁徙,流动人口达3.76亿

在中国,一方面,有2.6亿人住在城镇,但他们的户口还在农村。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七普的流动人口为人。流动人口中,省际流动人口人,省内流动人口人。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人,增长69.73%。

近年来,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加快。深圳、杭州、广州等东南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量继续名列前茅。随着长三角、珠三角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人口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在这些地区的大城市。从3.76亿流动人口的数据可以算出,流动人口占9.02亿城市人口的41.6%。这一数据清楚地证实了中国已经从乡土中国变成了迁徙中国。

此前,网民对中国多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区、自治州和联盟,以下简称“市”)近十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梳理。调查发现,个城市的人口减少,占总人口的44.7%。人口减少最多的城市是甘肃、四川等东北、中西部地区。

全国市人口减少

据统计,除直辖市外,全国27个省有多个地级行政区。其中,个城市实现人口增长,个城市人口下降。其中,人口下降的城市有个来自23个省。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有14个城市,占下降城市总数的9.4%。中部地区47家,占31.54%。西部地区有55家,占36.91%。东北地区有33家,占22.15%。

从省份看,东北地区、中部和西北的陕西、甘肃、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等个地级市。在东北、山西等一些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相对较早,人口出生率相对较低,能源重化工比重较大。但是近年来,能源重化工行业下行压力大,很多地方都有人口外流,所以有很多城市人口下降。

全省13个地市的人口均有所减少。其中,东北地区只有沈阳、大连、长春三个副省级城市人口增加,其他城市人口均有所减少。例如,与年第六次普查数据相比,黑龙江省常住人口减少.39万人,下降16.87%。

究其原因,有几点最为关键:

首先:东北的经济进入到转型期了,东北是靠工业发展起来的,然而,这是东北的一个先天优势,同时也是一大劣势,东北太依赖于重工业了,导致缺少第三产业支柱,无法吸引人才。

其次:东北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都希望工资高,但是,在东北,很多企业不仅难进,而且工资增长缓慢,所以,很多东北当地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只能去南方,寻求更高薪的工作。

最后:气候原因,东北的天气很冷,冬天还非常的漫长,因此无法为人们创造有利的生产条件。虽说有暖气,但是大雪纷飞,也少了一些美景,在此情况下,也吸引许多人人奔着南方美好舒适的环境去工作,定居,生活,从而形成人口流出。

东南沿海人口却增长迅猛

据统计,南方八个省(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广西、贵州、四川、重庆)近十年新增多万人,一共增长了万人,占全国新增人口的79%。另外,东南五省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的增加值为.58万,占全国增加值的61.7%。

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分别增长、和,位居全国前三。其中,第一经济大省总人口已达1.26亿。年以来,广东首次超过河南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制造业、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员。与此同时,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放宽定居限制,也吸引了不少人定居。然而,广东与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结语:

从人口流入方向看,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已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除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外,中西部许多省份的流动人口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省内普通城市向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转移。特别是河南、四川、安徽、湖北、云南等中西部省份,近年来强省会发展加快,省内其他城市人口向强省会流动加快。

目前,中国城市化的空间结构仍处于快速变化和调整之中。但是,与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相比,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仍然很大。从人口迁移和流动的角度看,人口流动仍然活跃。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口开始负增长中国遭遇大迁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