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北外附的芳华岁月,一代特招的外语幼童
TUhjnbcbe - 2025/3/29 20:37:00

摘自《作家文摘》报第期

原载于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作者:鲍安琪

“北外附”的芳华岁月

年,是中国外语教育面临重大调整的一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俄语“一统天下”的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一个小型外语教育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全国学俄语的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英语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今后很长时期还是要以学习英语为主,发展包括6种联合国官方语言在内的多语种。而且,外语教学要从儿童抓起,“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

由此,一批千挑万选的外语幼童走进了年在全国开办的外国语学校。

万里挑一的海选

年初夏,陈珊珊从中南海附近的丰盛学校三部六年级毕业,与父母商量报考哪所初中。母亲张茜是文艺积极分子,曾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希望女儿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父亲陈毅却说,国家很需要外语人才,女孩子文静一点,学点外语不错。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是创办这批外语学校的主要推手之一。

根据周恩来、陈毅等的批示,年3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在全国筹建外国语学校。除已有的年开办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和年开办的北京市外国语学校(俗称白堆子外国语学校)外,决定在上海、南京、长春、广州、重庆、西安6市各建一所外国语学校(年天津、武汉和杭州各新办一所),实行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贯制。原来只有高中的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增设初中部和小学部,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北外附)。听了父亲的话,陈珊珊填报了北外附初中。

传闻当年报考北外附的考生有好几万,英语教研组长张永彪的印象是一万来人。最终,该校年录取了小学三年级生人、初一生人、高一生97人。

“听说领先”

北外附位于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2号。北外附属于双重领导,既挂名北外,又隶属于外交部。开学典礼上,外交部教育司司长雷阳代表外交部讲话。他说,同学们进这所学校,以后就是要当外交官的。

刚开学时,实行语种混合编班,如初一(1)班由一个英语小班和一个法语小班组成。语文、代数、理化等科目是40人的大班上课,外语课是20人的小班上课,外教课则以10人一组的“小小班”为单位授课。

年9月,外交部任命时任总务司专员、基建处处长曾远辉兼任北外附校长。之后,双语混编被改为按英、法、西、俄语种分班。

为了推行“环境教学法”,每一语种一座教学楼,各有自己的播音室,播放新闻、歌曲等”。凡进入教学楼,都被要求用外语交流。教学实行“听说领先”,很少有写作课,更不要说语法了。老师要求学生模仿,背诵,直至脱口而出。

学校实行“一条龙”的直升,但不合格者随时淘汰。俄语班的王铁山记得,初一入学时,俄语方向有40名同学,到初三结束时只有36名,另外4名或被劝退,或被转学。也有新同学转学而来,多来自其他城市的外国语学校。

年3月的外语晚会节目单。供图/北外附校校友办

老师们

外附的外语老师是从北外调配来的。

63法语班被称为“老三法”,老师是司徒双。司徒老师个子不高,短发,很精干的样子,脸上总是带笑。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著名画家司徒乔,先生完永祥曾任驻摩洛哥王国大使。她本人曾就读巴黎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曾是多所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年北外法语系领导找她谈话时,讲好的是3年轮换回系里,但15年后,她才回到北外。

在北外附,每个语种都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外教,被称为“外国专家”。当时中国教师每人每月工资56元,而外教薪水高达四五百元。

外教每周给每个小小班上一到两节课,主要教口语课,从语音语调开始,到对话朗读。中国老师是按照教材上课的,但外教就不受约束了,常常天马行空。英语班先后有3位英国外教,都讲一口标准伦敦音。其中一位叫亨特(当时译作“汉德”)。有一次,亨特说,让我来告诉你们我是怎么坐飞机从伦敦到中国来的。他说,“第一步,我走上飞机的舷梯”,边说边一步登上了椅子。再走到桌子上,说“第二步,我走进飞机了”。接着做出关门的动作,说“然后机舱门关上了,飞机就飞了”。每句话都放慢语速,连说好几遍。那节课,同学们记住了跟坐飞机有关的许多单词和句型,还学到了护照等知识。

初心与后来

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破冰,中国与多个西方国家建交,国家急需外语人才。这时候,外语附校的人才储备开始发挥应急作用。

外交部在选派出国留学人员时,首先想到了这批学生。他们找到当年的老师推荐学生,参加外交部举办的学习班入学考试。最后,外交部录取了50余人,主要来自年全国新建的外语学校,其中包括北外附英语班的张援远,法语班的董津义、马志学。后来陆续选派出国的还有丛军(即陈珊珊)等人。蔡润国与西语班同学李仲良一起,于年北外招生时进入大学。俄语班的王铁山通过外文局被选派出国。

63级初中班中,英语班的丛军后来出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张援远曾任驻新西兰和比利时大使、外交部翻译室主任;法语班的董津义曾任驻意大利和瑞士大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马志学曾任驻科特迪瓦、卢森堡等国大使;西语班的蔡润国曾任驻厄瓜多尔大使,李仲良曾任驻赤道几内亚和乌拉圭大使;俄语班的王铁山曾任驻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总领事。此外,还有多位同学进入外交口工作。

欢迎订阅年《作家文摘·合订本》

历史真相揭秘

政治人物兴衰

名家妙笔精选

焦点事件深析

精选上一年度《作家文摘》报的精彩内容,分为纪实、人物、文史、忆文、环球等经典栏目,内容丰富,设计精美,高端实用,是您私家珍藏、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每月1期,全年12期,16开本。

邮发代号82-,每月10日出版,零售价15元/本。

订阅方式:

1

邮政汇款——

收款人:《作家文摘》报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外附的芳华岁月,一代特招的外语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