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11315.html“这两天又有韩国直航入境航班要落地,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生进班级。”1月31日傍晚,在二道区一家指定隔离酒店,趁着给隔离人员送晚餐之前,隔离点站长、医院医务科科长王红给医护人员们开了个小会。她所说的“新生”,指的是乘坐由韩国首尔直飞长春的OZ航班上需要集中隔离人员,而“班级”则是她给隔离点取的温情别称。“希望能以此给隔离人员营造一种‘新生住校’的心情,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王红解释说。
隔离点医护人员最为齐整时仅有20余人
最多时却要同时负责余位隔离人员的
“医、食、住、情”
这个“班”是如何做到的?
倾
沟通
情
在隔离点,同事们给王红起了个绰号——“暖心减压筒”。原来,前不久,确诊病例次密接人员某超市经营者张先生和员工被送到了隔离点。起初还在群里安抚员工情绪的张先生,有一天突然要组织大家强行冲出隔离点,后经民警劝诫后情绪才稍微缓和。该隔离点男性医护人员少,关键时刻,王红当起了“谈判员”。虽说是隔门对话,但细心的她还是捕捉到了张先生情绪变化的原因——超市14天不能营业,还得照常给员工开工资。“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一深入交谈,他发现你读懂了他,心结自然就解开了。”
用相同的办法,王红还为伍先生解开了“疙瘩”。从埃塞俄比亚回国,经广州隔离14天后回到属地长春结束7天隔离,伍先生本应在1月29日转为居家隔离,可因他只能与妻子和孩子共处一室,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需要继续在隔离点隔离7天,这使伍先生出现了强烈的焦虑情绪。情况特殊,王红该怎么办?误打误撞之下,她通过外卖人员要到了伍先生妻子的电话。“妻子此刻就是伍先生的精神支柱,她的安慰是解决伍先生情绪问题的关键。”经过王红一番耐心沟通,妻子答应先领孩子去亲属家暂住,让离家许久的伍先生终于回了家。“等我隔离结束了,一定来看你们!”临走前,伍先生感激地说。
孩
认声音
子
“是李阿姨来了!”伴着敲门声和一句“我给你们送生活用品来了”,3岁的小宝一下子就听出了隔壁点副站长、医院护士李阳的声音。说起两人之间的缘份,还要从小宝奶奶在隔离点意外摔伤说起。一天清早,小宝奶奶往值班室打来求助电话,称她与小宝玩闹时不小心从床上摔下,股骨头位置疼痛。李阳在上报二道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由指挥部调配转运车辆将老人送至吉大一院二部。经检查,老人是股骨颈骨折,需马上住院手术。紧急情况下,孩子谁来管?有个5岁儿子的李阳主动承担起照顾小宝的重任。可她穿着防护服,孩子很抗拒。李阳发现,小宝也喜欢玩车和枪,她就学着跟儿子玩耍时的样子,不一会就跟孩子熟络起来。虽然隔着护目镜,小宝根本看不清李阳的相貌,但那之后,一听声音,他就能认出这位陪伴过他的“李阿姨”。
担
年轻人
当
年出生的杨小池是隔离点的信息员,但遇到隔离人员送水、送日用品、送药品、送三餐的需求,她经常是第一个冲在前。谁也不曾想,这位热情的高个子姑娘,不仅是“班”里最年轻的一员,去年11月份申请到防疫一线工作时,她才刚入职不久。
“我是主动请缨的,年轻人就该为社会做贡献,更该为家乡战胜疫情出份力,我的家人特别支持我!”近几个月时间里,寸步不离隔离点的杨小池累瘦了,但却长了不少力气。一次凌晨3点,她负责在隔离点接一位抵长进行二次隔离的境外回国人员,看到对方很瘦小却有几个大行李箱等着往上提,她又当起了“搬运工”。
因电梯属于清洁区,一行人不能乘坐,二次隔离者的房间又被安排在最高的4楼,身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她,笨拙地提着沉重的行李爬楼,一趟下来衣服早已湿透,胳膊也累得抬不起来,但小杨却说:“我要用我的行动去温暖每一位隔离人员,让他们感受到隔离不隔爱。”
来源|长春日报融媒记者:毕馨月摄影:张扬
编辑丨士达
审核丨桂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