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方城市房价集体失守内行2022年房 [复制链接]

1#

最近房产“菜化”频繁登上热搜,指的是那些价量齐跌的城市,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北方城市已经成为低楼价的代名词。比如鹤岗,据中国房价行情网实时数据,当地住房均价元/平,在全国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中,房价是倒数第一;比如去年前11月,黑龙江房价同比跌幅居31省市之首,较年下跌10%。

而房价目前最高的城市深圳,均价为元/平,是鹤岗均价的33.6倍。这还是下跌之后的数据,去年初的数据更高。

对于房价来说,有些城市在扩张,有些城市在收缩,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刚刚过去的年,北方的几个大城长春、石家庄、哈尔滨、郑州,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情况。

据中指院百城价格指数,郑州-0.31%,其实这里的房价过去几年都处于阴跌状态,媒体报道,当地不少楼盘推出“首付分期”活动,融创底下的某项目,98平户型单价元,总价为万元,申请首付分期后,只需先拿14万元,相当于一成首付,剩余30万首付部分可以分两年或者三年支付。

还有约束房企降价的首府城市沈阳,跌幅0.42%倒数第五,虽然个中原因离不开信贷收紧,但年沈阳供需结构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数据截止年9月末,当地可售住宅库存达万平,参照1年内的平均销售速度,库存量去化周期约24个月,已经处于供过于求。

房价跌跌不休,让曾经买在高位的购房者坐不住了,房子卖不出去,更卖不出价

据第一财经报道,有网友自述,年在燕郊花万买房,四年还了16万本金、64万利息,如今这套房在二手市场跌到万,于是他选择不再还月供。当初万买的房子,现在账面缩水万,加上64万利息、律师费等,亏了超两百万。

不再还房贷,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可能是意气用事,但对于当局者而言却是无可奈何,因为,这样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出现。经济观察报报道,业内表示,近两年的燕郊法拍房数量增长极快。而在这些业主当中,还有数量不菲的炒房客,普通购房者赔上了首付、利息,还因此上了“黑名单”,炒房客同样引火上身,得不偿失。数据显示,在不剔除重复拍卖的情况下,年燕郊法拍房数量套,为年全年的1.6倍,是年全年的4.4倍。

提起北方城市,燕郊很具代表性,在这里,房价曾像乘火箭一般冲上高空,但没过几年,却踏上下跌的飞机,有人用一泻千里形容,也有人用腰斩比喻。不管如何,但作为与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燕郊,曾经是环京第一楼市,不仅是区位优势,更反映其充足的购房需求,最高位时房价达到3万,年后便一蹶不振,今维持在1.8万元左右,说腰斩也不为过。

小到燕郊,大到整个北方城市,房价白菜化的理由和路径是一样的

虽然不能忽视调控带来的威力,使得房价从普涨不断收缩至普跌,统计部门数据显示,70大中城市超7成新房价格下跌,超9成二手房价格下跌,就连热门城市深杭也开始下降,更别说燕郊了,作为环京地区,燕郊楼市调控的严格程度和密度都是向北京看齐,早在年,环京地区非户籍买房都需缴纳3年社保或个税。

但更重要的是“人口不兴”和“经济不振”,两大基石摇晃,房价岂能不白菜化?

1、产业差距

尽管无比接近北京,尽管入选了年百强镇(百强镇常住人口平均22.92万人,公共财*收入平均18.87亿元),但燕郊始终是一个小镇,产业和经济差距都不足以支撑高房价。公开数据显示,燕郊所属的三河GDP在年.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3亿元,燕郊全镇的GDP约占三河60%,也就是多亿,这与佛山狮山等GDP强镇还有较大差距。

2、人口流动

按照专家的说法,房地产长期趋势看需求,而市场也在用数据检验着这句话。从大环境来看,我国人口拐点已经到来,新生儿四连跌,年出生人口仅有1万,老龄化也在加剧,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在国际标准上已经处于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区间。一减一增,直接导致买房需求量降低。

具体到燕郊,60岁及以上老年人189人,约占15%。显然本地需求不足,所以外来客占据了大部分,数据统计,廊坊楼市外地购房客占比高达8成,绝大部分来自北京。这一局面,致使楼市易受措施影响,缺乏基本支撑面的市场,最后只会剩下纯粹的居住属性。

城楼市亮红灯,买房人4年亏万背后,囤房时代落幕了?

会有更多城市进入收缩周期:1据一财梳理的全国人口十年变化,共有市人口出现减少,占比达44.7%,多是来自东北、中部及西部的甘肃、四川等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主要源于出生率较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机会减少,很多年轻人口流向东南沿海。

2在31省的老年人口总量和占比等数据中,分别有山东、江苏、四川、河南、广东、河北、湖南、浙江、湖北、安徽和辽宁11个省份的老人总量超过万大关。而且除了辽宁之外,都是常住人口过五千万的省份,这也就说明了北方城市本来人口就不多,老人还占了20%以上的比例,房价自然没有增值保值的可能。

总得一句话,需求没了,也就意味着囤房时代的结束

房说君有话说,所以说,年的房价或许会更伤心,大环境的变迁,往往日积月累,措施在压制,产业和需求也在变化,伴随着一个个高杠杆的炒房客相继倒下,伴随着北方城市日渐式微的需求,伴随着买房人看不穿的投机空间缩减,未来,房地产市场必然会走向理性,对普通人的就业、生活、置业都有了更高的筛选难度,尤其是买房来说,楼市有稳定基础的,才能保住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财富。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楼市隐隐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