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1#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在负重前行、凤凰涅槃的关键节点!

作为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长春如何以工作实绩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写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答卷?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工作报告,以极其凝练的篇幅,勾勒出长春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为什么要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产业发展如何布局?综合承载能力怎样架构?

日前,长春日报记者专访了市委市*府*策研究室有关同志。今日系统解读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以期进一步明确目标、凝聚共识,推动形成加快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发展合力。

长春都市圈范围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市区、四平市市区、辽源市市区、松原市市区、公主岭市、伊通县、永吉县和前郭县,面积.5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亿元,人口约万。长春都市圈核心区,以长春城区为核心,涵盖了九台区、双阳区、公主岭市、四平市和吉林市部分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建设用地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

1

应势之举——

三重考虑

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

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顺应发展规律,符合国际经验,切中长春实际。

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

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则兴、逆则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出人口、产业和中小城市布局逐步向(特)大城市聚集的特征,并最终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圈。从世界层面看,目前形成了东京、纽约、大阪、伦敦、巴黎等五大世界级都市圈。总结全球城市发展经验不难得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不仅是应对“城市病”等(特)大城市发展困局的解局之策,也是优化区域内城市空间布局的塑局之道。因此,必须“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城市圈建设的实际情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自觉和能力,不断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高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

是融入国家战略的主动选择

都市圈是我国国家规划发展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到东北视察,就东北振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系统的东北振兴观,而其中打造现代化都市圈是重要路径。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城镇化进程迈入“都市圈时代”。国内已形成34个都市圈,占全国总面积的24%,总人口的59%,GDP的77.8%。长春市都市圈不仅肩负落实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也面临难得的*策机遇。因此,必须提高*治站位,在领会战略上深一层、在大胆实践上快一步、在示范引领上先一手,切实把都市圈建设目标转化为全面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

是推动吉林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

必由之路

4月,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全市*员领导干部会议上对长春提出,“要在全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打先锋、站排头’”的战略要求。长春主动扛起省会担当,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既是全省发展大局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省委对长春“打先锋、站排头”战略要求的必然抉择。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长春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教优势,引导都市圈内部各类要素高效、合理、科学配置,拉开发展框架、拓展战略纵深、壮大规模总量、强化辐射带动,从而更好地服务和落实省委“三个五”、“东中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战略以及“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能力,共同开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局面。

2

聚焦“”——

内外兼修

提升都市圈核心竞争力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核心目标,可以抽象概括为“”,即力争用3-5年时间,把长春建设成为城区常住人口万以上、建成区平方公里以上,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1人每平方公里,成为吉林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东北振兴的增长极、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之所以要打造特大城市,一方面是为了加快城市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形成更强的核心,从而更有力地带动都市圈的繁荣。特大城市与都市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特大城市是都市圈的中心,特大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在都市圈内部形成增长极,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发展体系,进而带动周边城市、县城的发展,再与其他的都市圈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市圈的合理分工与有力支撑,又会对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提升特大城市的综合实力,促进特大城市向高级形态转型升级。要想形成都市圈内部的良性互动,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都市圈和核心区域的范围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此,长春都市圈范围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市区、四平市市区、辽源市市区、松原市市区、公主岭市、伊通县、永吉县和前郭县,面积.5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亿元,人口约万。长春都市圈核心区,以长春城区为核心,涵盖了九台区、双阳区、公主岭市、四平市和吉林市部分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建设用地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从区域协调、生态环保、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城市特色、东北亚国际形势等多个角度,强化城市资源整合和跨区域产业协作,构建核心引领、梯次推进、协调联动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都市圈核心区空间规划从三个方向进行综合考虑,按照“西产业、东生态、中服务”的思路进行总体功能布局,塑造“带型+指状+星座”的城市空间形态,构建“一廊、一脉、一带、四城”的城市空间结构。长春都市圈核心区远景空间结构图

一廊

是指“西部产业走廊”,即沿城市西部的复合货运通道,这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走廊,重点依托汽开区、高新南区等平台,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依托绿园经济开发区、宽城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等平台,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依托北湖科技园、亚泰医药产业园、兴隆综保区、二道国际物流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建设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和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并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尖峰区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职能。

一脉

是指“东部生态绿脉”,即沿城市东部的大黑山脉,这是中国北方地区最优美的近郊复合生态功能带,依托空港经济开发区、卡伦湖、莲花山、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新立城水库、景台森林公园等优质生态区,集中发展影视文创、信息技术、旅游会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绿色产业,推动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和文化中心建设,实现中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职能。

一带

是指“中央服务功能带”,这是集城市传统生活、现代商务服务、文化娱乐和滨水休闲于一体,传承城市历史记忆,引领城市生活潮流的复合功能带,沿城市中央的人民大街、伊通河、远达大街复合发展轴,集中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与转化基地。

四城

主要是指以保护传统风貌特色和优化提升现代服务职能的中心城,优化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金融、影视文创、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打造具有较强承载力、较高辐射度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和城市“金心”;以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为建设重点的最具现代城市魅力的南部新城,打造东北亚金融总部基地;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为发展重点的西南国际汽车城,发展中高端整车、自主品牌汽车、核心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汽车物流、汽车设计与研发、汽车金融、汽车贸易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重点的长东北新城,发展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3

发力“八大产业”——

加快转型都市经济

厚植发展新优势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下大力气发展都市经济,增强核心带动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尽快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综合考量长春都市经济发展的所急所需,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维度对长春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汽车、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影视文创、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金融“八大产业”,则是从稳固支柱、激发优势、挖掘潜力和补齐短板四方面入手,选择各领域重点,以关键支点撬动都市经济、都市圈发展全局的客观需要。

做强支柱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汽车业和以轨道客车为重点的高端装备产业是长春发展根基,前者产业规模大、影响力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显著作用,后者具备国家战略优势和竞争优势,能够形成特殊的品牌效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牢抓在手上。引进培育并举,壮大汽车产业。要把握汽车业外资股比放开大趋势,瞄准国外知名品牌,力争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把握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行业方向,全力推动红旗高级轿车上量、自主卡车换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集中力量打造自主品牌汽车振兴发展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示范基地、汽车零部件创新基地;进一步培育发展汽车金融、汽车物流、运维升级、美容保养等后服务市场,形成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链条化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模式。强链延链并举,提升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电气化铁路客车、新型地铁客车、出口专用客车、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检修运维服务基地及轨道客车配套体系;加快研发碳纤维车身、高寒动车组和变轨客车带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延伸装备制造业链条,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发展都市经济、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提供关键支撑。

放大优势

面向新时代,用新理念、新思维深度挖掘城市发展的固有基因,充分发挥长春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产业、科研和人才优势,这是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务实之选。发挥集群优势,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长春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源地之一,经过70多年不断发展,长春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但是从产业规模来看,未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是要按照“一主、六双”空间布局,贯彻落实吉林省《关于推进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发展规划实施的若干*策》,发挥既有优势,围绕长春、梅河口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链条,整合吉林、辽源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打造以长春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圈”,重点发展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造、生物医药关键装备与原辅料制造、生物医药相关服务等领域,壮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发挥协同优势,做强做大信息技术产业。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各国各地区新一轮战略博弈的核心。长春作为科教名城,有着良好的科教基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对我市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做出了新部署,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全球科技产业变革和中央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依托北湖科技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通信光电子器件、移动通信设备、卫星通信传输等光电信息产业,着力打造光电信息(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依托长春新区东北亚大数据产业园区、长春经开区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区,强化大数据基础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合作,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群;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互联网+装备制造”工程,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红旗绿色智能小镇”、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小镇等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激活潜力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要重点发展影视文创、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是在客观审视自身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后作出的重大破题选择。以园区化、集群化、高端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未来潜力产业,用3-5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接续产业,助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强化文化引领,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创产业基地。长春是全国知名的电影城和文化城,发展影视文创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未来3-5年,将重点建设长拖老厂区电影拍摄基地、环湖影城、双阳神鹿旅游度假区、长春光华学院电影产业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集影视科技制作、影视文创、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影视文创产业特色基地。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周年献礼影片《东方欲晓》《中国高铁》。年申请将“中国长春电影节”更名为“长春国际电影节”,由两年一届调整为每年一届。聚焦绿色发展,推进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长春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优势,重点发展玉米、畜禽、秸秆、人参、梅花鹿等特色资源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玉米深加工产业集群、肉制品精深加工和动物化工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立足为区域内汽车、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提供先进实用材料,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无机非金融、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材料、新型建材等领域,加快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补好短板

目前,我市金融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资金供给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衡、金融产品单一、吸引资金能力薄弱、经济运行效率低、对GDP增长的支撑力不强、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必须要走出“金融就是融资工具”的思维误区,回归金融业的产业属性。未来3-5年,要逐步完善种类齐全、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以上的发展目标。银行业方面,形成*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法人银行机构多层次组织体系,银行业资产质量稳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下降。证券业方面,基本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互为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力争实现上市挂牌企业70家、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达到家。债券市场融资额大幅度增长,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加快发展。保险业方面,形成经营秩序规范化、发展方式科学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社会形象诚信化的保险业发展格局。全市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进一步提升,保费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金融生态方面,金融综合监管体制高效运行,建立金融人才引进机制,形成有效的法律框架、风险控制、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全社会信用意识显著增强。到年,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布局初见雏形,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特色金融小镇等重点区块各项发展指标位于吉林省前列,金融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全市银行、保险、证券机构总数分别争取增加至50家、40家和30家,外资保险机构入驻力争实现零的突破,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达到5家,传统金融行业实现法人机构全覆盖,新兴金融业态呈现全面发展局面。

4

“五位一体”提能——

加快提升都市圈

综合承载能力

道路交通系统示意图“五位一体”,即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以公路、城市快速路、机场、轨道交通及市*公用设施为重点,加快完善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长春由“物流节点城市”向“中心枢纽城市”转变,实现由单核做大向辐射带动转变,由单极支撑向区域协同转变,把长春打造成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交通与物流枢纽城市。

构建贯穿全境的

开放交通体系

畅通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道路交通,是建设都市圈的基本前提。当期,应从着眼打通“外联动脉”入手,加快推进以长春主城区为核心的“两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及都市圈内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强化长春与周边地市间经济社会联系,打造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东北亚枢纽交通网络。大力实施长吉高速改扩建、榆树至松原、长春至太平川、长春经济圈环线等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国道饶盖公路长春至依家屯段、国道珲阿公路绕越石头口门水源保护区长春段建设,加快启动长春至双阳公路以及京抚公路、黑大公路、五常至通榆公路改扩建。完善纵横交错的城市快速路网。只有编织好域内交通网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长春都市圈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未来一段时期,长春道路建设要按照“连点成线”到“织线成网”的原则,大力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及支路等路网建设。继续开展“两横三纵”快速路改造;续建吉林大路快速路、东部快速路南延工程;整体提标腾飞大路、硅谷大街、前进大街、西四环路、东四环路等域内干线;适时启动三环路提升改造、东南湖大路、人民大街延长线等城市跨区域主要干道建设,加快推进抚长高速公路人民大街出口改移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组团间交通联系。

建设便捷高效的

国际航空枢纽

国际航空枢纽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和增长极核,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象征。未来,必须发挥好龙嘉国际机场的“乘数效应”,坚持把龙嘉国际机场片区作为长春都市圈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基地。要统筹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加快开展各项专篇编制工作。重点做好机场第二跑道、平行滑行道、T3航站楼及航空公司基地等配套工程建设。要按照“巩固港澳台、拓展东南亚、覆盖东北亚、连接欧美澳”的原则,加快扩展通往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国家各大城市的国际航线;积极推动长春至德国法兰克福航线开通;实现对俄多点飞行;加密长春通往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区域枢纽机场的国内航班,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要素,不断增强长春都市圈国际竞争力。

推动四通八达的

轨道交通建设

发展大运力、高效率的轨道交通,是世界大城市应对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的普遍做法。要坚持协调发展,注重整体设计,统筹处理好地上与地下、短期与长期、功能与布局等各方面关系,把轨道交通建设与优化交通布局、拓展城市功能、发展特色经济等结合起来,前瞻性地做好规划设计,加快形成网络化格局,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区域带动效应。重点做好轻轨3号线东延、地铁2号线东延,新建6号线等第三期轨道交通续建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对中心城区覆盖和向卫星城、远郊县延伸,推动与机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无缝对接,形成引导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

打造功能完善的

市*公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力强、牵引力大,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先行官”和“奠基石”,对都市圈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市*基础设施档次和标准,做足城市“向下”文章,创新地下管网管理机制,努力使管线规划与道路规划相协调、管线铺设与道路建设相同步;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努力探索更有效的建设模式、融资模式和盈利模式,提升管廊使用效能,引导供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等市*管线统一入廊,杜绝“马路拉链”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要素保障能力,加快开展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推进落实建制镇和重点流域1万人口以上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续建、新建翟家、北十条、东新开河等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南部、西部、双阳等污水处理厂,深度提标改造南部等水处理厂,尽快启动建设第六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长春将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落实“三个五”“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战略以及“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具体实践,多行“表率”“领先”之举,善谋“多赢”“共赢”之策,共筑“互动”“联动”之势,为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长春力量。

撰稿:温斯琪

美编:聂丹

编辑:连涟

责编:佟刚于飞

长春*事儿ID:ccrb

长春日报社的“长春*事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