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吉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以清废帝溥仪为“执*”,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并把长春设立为“首都新京”。为什么将长春设为“首都”?这其中有哪些历史原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
长春城市历史背景
长春市地处于东北平原,是吉林省的*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长春的名字来自距今约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在此后漫长历史岁月里,这座城市虽使用不同称谓,但一直是东北地区的古都。早在唐朝,长春地区就是唐“安北都护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事、*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众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虽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市民们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
长春城规模在清代得以迅速发展、嘉庆五年,清*府设长春厅衙署,下设理事通判、巡检,分别掌管民*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使其成为地方级行*机构,开启了长春的历史纪元。
由于关内多自然灾害和战乱,不少汉人向东北逃亡,从关内逃荒过来的中原汉人一路唱着莲花落一路“闯关东”来到这里,从此这片开阔的平原上多良田、屋舍、炊烟和灯火。年沙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往日的平静被呜咽的火车汽笛声打破,外国势力开始渗入长春地区。年,日*挑起“九一八”事变,长春沦为日本殖民地,长春人民随之翻开了数十年的血泪篇章。
伪满州国定都长春的原因
20世纪初,日本帝国的扩张主义者就叫嚣着要在满蒙建设“新国家”,年的“田中奏折”中就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东北地区,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它是中国因为贫穷、落后处于乱世以及国民*执*者对日本*事侵略采取“不抵抗”*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伪满洲国正式成立后,设立了伪民*部、**部、财*部、外交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立法院、监察院、参议府等机构。年3月10日,伪满国国务院发布第一号公告,正式宣布“奠都”长春,随即的第二号公告发布,把长春正式设立为“首都新京”,长春也就正式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城市。
年3月,即伪满国成立初,侵华的日本帝国的关东*司令部、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满铁经济调查会共同定制了《大新京都市计划》。这次的城市规划借鉴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规划模式和英国学者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在布局手法、交通组织、市*设施等方面基本满足了当时长春城市作为伪满国都发展与建设的需要。
所以不难看出,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选择长春作为“首都”,是因为长春处在东北三省中心位置,且不临海,离日本忌惮的俄国较远,所以,当战争爆发时,长春作为“首都”可以保存一定的余力。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冬已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