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原标题:年多万人次畅游兰州跻身全国十大“网红城市”之一
兰州:文旅产业“火”起来
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自古以来就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姿的风土人情。这里,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碰撞、融合、发展,形成独特且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精心设计、精准发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为兰州市最具活力的行业和增长势头最快的产业之一。
刚刚过去的年,兰州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火爆景象——
从数据上讲,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万人次,同比增长23.7%,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0%。
从口碑上看,兰州在最受欢迎的十大避暑目的地中排名第四,成为排名提高最快、全国“最火”的避暑城市和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网红城市”之一。
年,兰州将打响“千里之游、始于兰州”的旅游品牌形象,力争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2万人次,增长率达到22%,旅游总收入达到.26亿元,增长率达到29%。
兰州,这座陇上名城,将畅开怀抱,迎来四海游客的到来。
一座美食之城
爱上一座城市,无论从哪一刻开始,都少不了它的美食。
兰州的美食,最有名的当属牛肉拉面。
兰州牛肉拉面和面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拉面又分二柱子、二细、三细、细、毛细、大宽、薄宽、韭叶子、荞麦棱子、一窝丝,成品面要求“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再加以酱制的牛腱子、卤鸡蛋或各类凉拌小菜。
始创于年的兰州牛肉拉面,以其色、香、味俱全和经济实惠的特点,在过去的百年间倍受兰州人喜爱,并逐步走向大江南北,香飘全国。
在兰州,马子禄、磨沟沿、白老七、吾穆勒、白建强、马安军、金鼎、安泊尔等老店,都是兰州人和外地食客热情追逐的地方。
近年来,为了引导兰州牛肉拉面做大做强,兰州市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牛肉拉面企业创新理念、走出兰州,助力兰州城市形象提升。
如今的兰州牛肉拉面,已从市井小店走进高档餐厅,走向国际化大都市。一些兰州牛肉拉面企业相继在日本、美国、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城市开设了分店。牛肉拉面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美食资源。
兰州的美食,不仅仅只有牛肉拉面。
灰豆子、酿皮子、甜胚子、浆水面、糖油糕、手抓羊肉、羊杂碎、牛奶鸡蛋醪糟,以及著名的兰州白兰瓜、热冬果、软儿梨……一种独具风味的“兰州味道”,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牵住了广大游客的心。
这几年,为了充分挖掘兰州的美食特质,兰州市举办了“黄河啤酒节”等大大小小的美食节会,并着意在黄河沿线打造高档次水上餐厅,满足游客高端化、特色化的饮食需求,使游客通过舌尖上的美味对兰州留下深刻记忆和美好回忆。
依托南北风味交融荟萃的优势,兰州市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吃、名菜、名果、名品、名店和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餐饮一条街、黄河风情风味小吃夜市,让来兰州的人可以“游在兰州、吃遍全国”。
为满足各地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兰州市精心打造了一批风味小吃夜市。在城关区正宁路小吃夜市,每晚至少有2万余人来此消费,旅游旺季,每晚入客量更是达到七八万人,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都集聚在这里品尝兰州美味。这条兰州最出名的小吃街,自年正式营业以来,几经升级改造,如今早已成了外地游客来兰的“打卡”之地。在年之前,这里糟糕的卫生状况曾让兰州市民和外地游客甚是嫌弃,无序、嘈杂的环境多次遭到周边住户的投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更是令人担忧。随后,兰州投入万元对正宁路夜市进行改造,自此,满是油渍的水泥地换上了新的地板砖,空中乱搭的电线全部重新规整,露天摊位有了自己的“门面”,并建立垃圾收集和清运装置,解决了垃圾随意乱倒的问题。
与此同时,兰州市还努力提升夜市管理方面水平。据正宁路小吃夜市管理方兰州青峰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冉宝丰介绍,目前正宁路夜市共有家摊位,经营着70多种特色小吃,管理方不仅为经营者统一换了不锈钢餐车、餐桌,对食品进货渠道进行严格把关,还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穿戴统一服饰、围裙、口罩,必须要有健康证才能上岗。每晚经营时间为18:00至24:00,到点统一断电,随后管理人员清理市场垃圾、清洗马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深夜营业扰民,也保证了环境卫生。冉宝丰表示,未来还将为经营店面统一更换门头,打造更完美的小吃街。
在兰州,同样闻名遐迩的还有酒泉路夜市。年8月23日,这条提升改造后的老酒泉路夜市以“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夜市)”新名称开门迎客。牛奶鸡蛋醪糟、烤肉、羊杂、胡辣羊蹄、金城尕面片、云南米线等在内的余家各地名优小吃集聚在此,打造出了一条集购物、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夜市,再次丰富了兰州人和外地游客的夜生活。
老酒泉路夜市的历史比正宁路小吃夜市长得多。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的夜市已渐成规模,但日常无序管理、环境卫生差、路面油污、架空线缆凌乱、公共设施损坏等不文明现象也受到市民诟病。年以来,为彻底改变老酒泉路夜市现状,兰州市启动了老酒泉路夜市提升改造工程,对道路地下管廊、架空线缆、上下水管网、路面铺设青石板、油污分离、用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对两侧楼宇外立面进行保温、美化、亮化、景观以及沿街商铺门头形象提升。并严格按照排水、供电、装修、棚亭、服装、垃圾收容器、安装排油烟净化设施等“七统一”要求管理服务商户,培育本地区优势传统夜市,规范经营秩序,打造精品业态,带动南关商圈再度复苏。
一座文化之城
作为甘肃省会城市和西北游集散地、目的地,兰州一直是甘肃文化旅游的龙头。但长期以来,缺乏拳头项目是兰州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短板。为解决这个问题,兰州文化旅游从项目建设入手,着力打造了一批能把游客“吸引来、留得住、玩得嗨、还想来”的文旅项目。
据兰州市文旅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兰州市实施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共65个,其中续建项目39个、新建项目21个、拟建项目5个。截至当年12月底,共完成投资37.亿元,建成甘肃天庆博物馆、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等两座民营博物馆;建成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等两个文化产业园区;西部恐龙园一期、花田巷、“开心农场”生态文化度假村、树屏小镇一期、“文创+”创新创业生态综合体等项目投入运营;马嵬驿·兰州老家、陇香源民俗文化小镇、华夏收藏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正在建设集五泉早市、五泉夜市、兰州酒巷、五泉美食城、主题影城、综超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综合体——五泉老街,拟建成一个以五泉庙会文化广场和南北两条风格迥异的商业文化街为主的景观项目。
兰州在做大旅游产业的同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去年7月25日起,兰州旅游版舞剧《丝路花雨》在兰州黄河剧院开演,标志着兰州的驻场演出实现了零的突破。舞剧《大梦敦煌》作为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旗帜,累计演出余场(其中境外演出近百场),创收过亿元。
年,兰州市利用重点节会,以节促游,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第六届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暨第七届兰州国际民间艺术周、“黄河之都”第二届兰州音乐节。这些节会,既向各地来宾直观展示了兰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兰旅游,活跃了兰州的文化旅游市场氛围。
兰州有甘肃省博物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甘工委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邓宝珊纪念馆等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文化资源丰富,但只有不断提升兰州旅游的文化品位,才能让游客更全面更深入地享受兰州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给全市旅游产业增添亮丽的一笔。为此,今年兰州市将充分发挥黄河风情线、兴隆山大景区管委会职能作用,推进大景区建设开发。同时加快兴隆山、树屏丹霞、仁寿山、鲁土司衙门、石佛沟、吐鲁沟等景区建设,推进五泉山、白塔山等景区建设,将白塔山、海石湾公园等景区打造为国家3A级景区。在文旅项目建设方面,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筛选重点文化旅游投资项目,建立分类项目库,做大做强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扩大文化旅游项目投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精品景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兰州市今年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场馆提升改造,加快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数字公共文化建设,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实现市图书馆少儿数字馆向少儿读者全面开放。开展多种艺术形式演出,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实现普惠共享。组织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支持具有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戏曲、戏剧、文艺创作等“走出去”。组织舞剧《大梦敦煌》赴外演出,实现《大梦敦煌》驻场演出常态化。深入挖掘兰州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一部室外演艺精品力作。通过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兰州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名城、中国西北旅游集散地和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座避暑之城
地处黄河上游的兰州,四季分明。每逢夏季,这里天高云淡、微风习习、气候宜人,成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近年来,兰州市将“避暑之城”作为推介兰州旅游的重要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不断加大推介力度,兰州“避暑之城”知名度持续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兰州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暑期旅游数据显示:年8月,兰州市的游客量达到了.万人,同比增长19.68%,实现旅游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26.30%。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年7月25日发布的《年中国避暑旅游大数据报告》中,兰州在最受欢迎的十大避暑目的地中排名第四,成为游客数量增长最快、全国“最火”的避暑城市。
在携程旅游发布的《中秋国庆旅游趋势预测报告》中,兰州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网上搜索预订人气增长明显,前往兰州旅游的人数较年增长%,超过老牌“网红”城市成都、重庆的增长率。
“避暑之城”美誉不胫而走的背后,是兰州市成功的旅游宣传。
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推介形式,灵活运用网络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等营销方式宣传兰州、推介兰州,成功在夏秋季节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第八届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二届“黄河之都”音乐节等大型节会活动。
同时,兰州市还在罗马举办“兰州牛肉拉面牵手意大利面”暨兰州市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汉堡举办“见证中德友谊”兰州百年中山铁桥建设历史图片展,设立了兰州文化旅游(罗马)推广联络处、兰州文化旅游(汉堡)推广联络处;组织《大梦敦煌》剧团赴意大利交流演出;赴武汉、长沙、太原等城市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启动“丰收了、游甘肃、品兰州”淡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积极参与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等展会活动。在第三届博鳌国际旅游传播论坛上,兰州市荣获年度文化旅游传播贡献奖。
年12月12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系列宣传片正式出炉,随后在全国各大媒体平台播放。该系列宣传片灵活调度“黄河母亲、奔流黄河之水、中山桥(天下黄河第一桥)、丝路文化、山川秀水、飞鸟、挥洒笔触、舞动精彩纽带”等视觉元素,综合运用航拍、微距、延时摄影、缩时摄影等新技术手段,集中展示了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丰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系列宣传片推出后,将进一步提升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的对外影响力,为兰州旅游事业的开拓发展作出贡献。
走进新的一年,年,兰州市将继续以国际鼓
文化艺术周、黄河文化旅游节、秦腔艺术节等活动为契机,提升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丝路重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在法国巴黎、俄罗斯奔萨等城市设立兰州文化旅游推广联络处,组织兰州专业院团赴外巡演,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拓展国际市场。并综合运用国内外知名网络、电商平台等新媒体,开展精准化、主题化、差异化、创意化的体验式网络营销。充分发挥兰州、甘南、临夏、白银沿黄四市州黄河文化旅游经济联盟作用,实现共同发展。深度参与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等展会活动,积极宣传兰州旅游。
旅游是行走的消费。要做到吸引游客来兰州,让游客在兰州多待一天,就需要有好的旅游路线和服务。年,兰州市将依托省会城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以“千里之游,始于兰州”为旅游形象品牌,以“让游客多待一天”为目标,充分挖掘市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市内7条精品线路,新建2个自驾车营地。并依托兰州游客集散中心,打造兰州1日游、2日游、3日游线路。做好“夜游黄河”特色旅游线路的包装和宣传,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将其打造成兰州旅游的精品,着力打造兰州“黄河之都、避暑胜地、山水名城、丝路重镇、美食天堂”的靓丽名片,把全国各地的目光吸引到兰州,以此吸引游客、汇聚人气。
一座网红之城
去白建强吃牛肉面、去正宁路夜市喝马爷牛奶鸡蛋醪糟、去中山桥看夜景、去黄河上坐羊皮筏子……年,去兰州这些热门店铺和景点“打卡”,成了很多来兰游客的必做项目。年,凭借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互动,兰州也成功跻身全国十大“网红城市”。
在一份由携程旅游和百度数说联合发布的《年城市旅游度假指数报告》中,年全国十大网红城市,兰州排第六,增长率达到了%。
《报告》显示,年,中国的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部分目的地城市成为当年的旅游黑马,对游客的吸引力显著提升。《报告》发布了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大“网红城市”,依次为重庆、苏州、南京、成都、青岛、兰州、西宁、杭州、西安和长沙,其中兰州的增长率达到%;80后、90后游客成为前往兰州旅游的中坚力量,占比近40%,其次是70后,占比为18%;在选择出行时长上,有67%的游客选择了3天以下的短途旅游,也有30%的游客选择了4至6天的旅程。这部分人群都是兰州成为网红城市的重要推手。
都说兰州的旅游淡旺季分明,但在文旅部门的努力和“丰收了·游甘肃”等惠民政策的带动下,现在的旅游淡季并不黯淡。年12月23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游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制作的《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国家报告》发布,大数据显示:在新兴冰雪目的地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西宁和银川,兰州排名第二;冰雪旅游人均消费依次为广州、深圳、厦门、宁波、上海、福州、南宁、南京、杭州、青岛、昆明、北京、无锡、合肥、乌鲁木齐、哈尔滨、兰州、长春、成都和南昌,其中兰州人均消费元,全国排名第17位。
不仅如此,年1月从由携程发布的“年私家团旅游趋势报告”中也可看出兰州的“网红气质”。数据显示:年通过携程平台报名私家团的增长率达到%,国内私家团的游客同比去年增长一倍,呼伦贝尔、丽江、桂林、西双版纳、腾冲、三亚、兰州、哈尔滨、厦门、稻城成为年最受游客喜爱的国内私家团目的地前十名,其中兰州排名第七位;在今年元旦小长假酒店预订量中,西安、兰州、咸阳、宝鸡、汉中成为西北地区酒店预订量前5名的城市;与此同时,兰州也与济南、沈阳、合肥、咸阳等热门城市一样成为住宿性价比较高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网红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慧旅游的建设。年6月28日,今日头条全国城市联动计划落地兰州,这个以头条号、抖音等为主要媒介的运营平台,以发布稿件、视频、图集等方式,在“互联网+”的时代成功提升了兰州旅游的知名度。
近两年来,甘肃建成了旅游大数据中心,建成了甘肃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一部手机游甘肃”初步上线试运行。为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兰州市今年将建立市、区(县)、景区(点)三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指挥中心体系,打造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旅游政务管理平台三大综合平台,并将推进“无线兰州”建设,在全市主要涉旅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实现“一部手机游甘肃(兰州)”。(文字:谭安丽图片:马军甘霖)